kill sharing
獸藥知識 | 恩諾沙星配伍頭孢療效提升
閱讀次數:1102 發布時間:2023年11月21日
掐指一算,恩諾沙星為第三代氟喹諾酮類廣譜抗菌藥,至今其進入中國畜牧獸藥市場已近四十年,它是國內最早引入的、動物專用的國外藥物制劑之一。它口服吸收迅速且完全,最快半小時即可達血藥峰值;除中樞神經系統以外,幾乎所有組織的血藥濃度均高于血漿;因此,它的這些優異特點,使其特別適用于全身、細菌性感染的治療。
它通過與細菌DNA回旋酶亞基A結合,從而抑制了酶的切割與連接功能,阻止了細菌DNA的復制,從而呈現其強大的廣譜抗菌作用。獸醫臨床對大腸桿菌、沙門氏菌、變形桿菌、嗜血桿菌、多殺性巴氏桿菌、溶血性巴氏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支原體等具有很好的抗菌活性。它的廣譜抗菌活性、以及具有很強的滲透性,具有較好的應用價值。
然而,由于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基層獸藥經銷商和養殖者朋友對其的不規范使用,特別是濫用,使得該藥的耐藥性問題目前比較突出。如今該藥單獨用于上述病原菌所致的、全身感染性疾病的治療效果比較差,這也限制了該藥在畜禽獸醫治療臨床上的推廣和使用。為了抗耐藥和提高其治療的有效性,聯合用藥是目前獸醫治療臨床最常用的一種用藥處方技術。
如今,硫酸頭孢喹肟的開發、上市和逐漸推廣,為解決恩諾沙星對部分病原菌的耐藥性和提高其治療的有效性,提供了一種新的解決方案。頭孢喹肟為近幾年新開發并成功上市的、動物專用的第四代頭孢類抗菌藥,目前頭類抗菌藥已經發展到了第四代,也就是說頭孢喹肟是目前已知動物用頭孢菌素里最敏感的抗菌藥。
它的廣譜抗菌作用的發揮,主要是通過作用于細菌的細胞壁,造成細菌細胞壁缺損,使細菌細胞內的生命物質外泄,從而導致細菌死亡。其抗菌活性要遠強于頭孢噻呋,并且比頭孢噻呋的血漿半衰期長,沒有投保噻呋的腎毒性。它的敏感性還體現在:其對耐藥病原菌產生的β-內酰胺酶,高度穩定。所以,它對那些對恩諾沙星耐藥的病原菌,也具有很高的抗菌殺菌活性。
頭孢喹肟為廣譜抗菌藥,臨床治療使用的有效劑量小,血藥達峰快、見效快、安全性高,這些藥物特點,使其在畜禽抗菌藥市場豎起了一面旗幟。可是,在規模化養殖發展越來越高級的今天和發展趨勢下,傳統頭孢喹肟劑型為油媒混懸注射液,打針使用已經脫離了當前養殖業對用藥需求的現實,并且發展趨勢越來越對飲水、口服給藥的頭孢喹肟提出了新需求。
可是,頭孢喹肟的藥理說明顯示,該藥口服使用胃腸道幾乎不吸收。那么,這里的幾乎不吸收或很少吸收是什么一個量的概念呢?通常來說,某種藥物內服吸收不超過5%(也有不超過2%),即判定為該藥幾乎或很少吸收。那么,每個藥物的治療劑量說明,又是指單藥有效劑量的,若是對一個幾乎不吸收的藥物,使其達到單藥有效的抗全身感染的血藥濃度,哪個給藥劑量要非常大才行!
這對經濟動物養殖的用藥需求特點和最大限度提高藥物的生物利用度來說,那么大的口服劑量都是不可取的。那么,如何做到既經濟又有效呢?聯合配伍、成方用藥,就成為了一種藥物應用的技術選擇之一。因此,就有人把口服吸收好但耐藥率高的恩諾沙星,與口服幾乎不吸收但高敏的頭孢喹肟一起配伍成方使用,臨床對各種細菌性疾病的治療效果比較好!
那么,問題就來了:為什么把耐藥的恩諾沙星與口服極少吸收的頭孢喹肟一起配伍,對幾乎已知的畜禽細菌性全身感染疾病的治療效果卻好呢?這是因為,恩諾沙星或頭孢喹肟給予動物口服、吸收進入血液后,它們與血漿蛋白的結合能力是不同的,恩諾沙星的血漿蛋白結合率可達90%以上;而同樣條件下,頭孢喹肟的血漿蛋白結合率最高才20%左右。
也就是說,如果把恩諾沙星與頭孢喹肟一起配伍成方,同時給予動物飲水內服使用的話,恩諾沙星和頭孢喹肟與血漿蛋白的結合會產生“競爭性”的相互作用。因為那些與血漿蛋白結合的恩諾沙星和頭孢喹肟,是沒有抗菌活性的或活性是很低很低的,而真正起作用的是游離的恩諾沙星或頭孢喹肟分子。
那么,單藥內服進入血液的恩諾沙星90%都與血漿蛋白結合了,造成游離型的恩諾沙星連10%都不到;而同時口服使用的頭孢喹肟本就極少進入血液后,有20%或更多的(相互作用影響)頭孢喹肟與恩諾沙星“搶位”與血漿蛋白結合,造成血液中游離的恩諾沙星濃度由10%不到,瞬間提升到了20%以上,這些提高了一倍以上的、游離的恩諾沙星與大量游離的頭孢喹肟,便可充分發揮強大的抗耐藥、協同抗菌作用,臨床表現優異的抗菌治療效果。
新華星二維碼